• 介绍 首页

    箱子里的大明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131节
      “干嘛突然全都都要洗澡?”
      李道玄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氛,离开了电脑前,坐到了箱子面前,认真看起好戏来。
      大澡桶在加热的同时,村民们开始和面了,大袋大袋的面粉,大盆大盆的和水,和成好大好大一个巨大的面团,村民们要搓揉这样的大面团可吃力了。
      当家的男人全身力气都用来揉面,站在凳子上揉,跳起来揉,或者先分成几团揉,揉好之后再混在一起再揉。
      揉好之后,再把这个巨大的面团用手拉细,拉细,拉细……拉成了一根起码有十几厘米长的面条……
      小人们自己才不到一厘米高呢,做出来的面条居然长达十几厘米,一个人根本拿不动,还得从短工村里请来几个下力气的工人,大家一起用肩膀抬起巨大的面条,仿佛扛着一条巨蟒。
      大伙儿喊着号子,将巨大的面条缓缓地放进烧开了水的大木桶里。
      可不是一户人在这样做,所有种出了小麦的村民,都在干这活,他们的进度还故意保持着同步,务必要让每一家人做出来的面条都同时煮熟。
      李道玄看得一脸懵逼:“这是要搞什么?”
      巨大的面条在木桶里翻滚,高家村的老村长负责控制着时间,煮了好一会儿之后,老头儿白眉一扬,大声下令:“时间到了!速速集合。”
      于是,大群早已经雇佣好的短工抬起了大木桶,向着村子中心飞快地汇聚。
      村子中间早就摆好了一个红色的塑料大池子,没错,正是矿泉水的瓶盖儿。
      村民们依次将自己煮好的那一根面条,倒进了矿泉水瓶盖里面,一根,一根,又一根儿……
      不一会儿,几十根面条倒了进去,村长拿起了一大盆事先准备好的调料,有盐有糖还有些奇怪的叫不出名的植物,对着瓶盖儿里一倒,然后高初五出场,拿着一根巨大的木棍儿在矿泉水瓶盖里搅拌。
      李道玄到了这个时候才看明白,他们在做一大池子面条。
      不会吧?
      不是我猜的那个意思吧?
      他猜对了!
      高初五搅拌好面条之后,高家村、郑家村的所有村民,一起对着天空,大声道:“感谢天尊保佑,赐给我们丰收之年,我们将澄城手撕面供奉给天尊。”
      “天尊仁善!”
      “无量寿福!”
      村民们齐声呐喊,然后一起拜了下去。
      李道玄的心中,有个柔软的东西被击中了,这么小小的小人儿啊,为何却能直击我的泪腺,让我如此感动呢?
      他伸出手去,伸向了那个小小的矿泉水瓶盖儿。
      高一叶看到了,大声喊叫起来:“天尊伸手来拿手撕面了,天尊来拿了。”
      村民们大喜,欢呼起来:“天尊来拿供品了。”
      他们狂欢跳舞,嘶吼,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红色的大池子,向着天空升起,飞进了矮云之中,消失不见。
      李道玄把矿泉水瓶盖了拿出了箱子,认真地盯着看。
      虽然小人们已经很努力了,但做出来的面条,却只有小小的半瓶盖儿呢。
      好可爱!
      有点不忍心吃……但必须得吃。
      一仰脖子,将瓶盖里的面条倒进了嘴里,对于小人们来说仿佛巨蟒一般的粗面,在李道玄的嘴里却是很细很细的细面,他舍不得一下吞了,细细咀嚼,虽然没有现代那么丰富的调料,但这碗面,真好吃。
      第222章 卖了
      就在李道玄品尝着小人们供奉的细面时……
      魔都,微雕艺术展会上。
      一大群人,正围着一个展台议论纷纷。
      展台正中央摆着一个小小的道观,只有拳头大小,袖珍可爱。
      一个喜欢收集微雕艺术品的富翁老头儿,从旁边经过,见过这里围了许多人,忍不住就往里面钻:“各位,你们在看什么啊?这么热闹?”
      围观人群大多认得这老头儿,纷纷招呼:“李老!您也来看艺术展啦?我们正在看一个很有趣的作品,您也不妨来品鉴品鉴。”
      李老乐呵呵地道:“这么多人围观的东西,肯定非同小可,我可真得来好好看看。”
      他粗略地一看,展台中间是个小道观,牌匾上写着“道玄天尊洞”,心里不由得琢磨了几秒:“这道玄天尊是哪位神仙?没听说过啊。”
      旁人都笑:“我们也没听说过,估计是随手乱取个名儿吧,这不是重点,您看看这道观的工艺吧。”
      李老再仔细看,不看不知道,一看还真是吓一跳。
      这道观的工艺,有意思啊。
      李老惊道:“一般的微型石雕,都是用整块石头来雕刻,但这个小道观,它是很小很小的小石块儿拼接成的下半部份,甚至还用石头和小木棍儿打了地基,我的天,这……这工艺……”
      旁边的人也道:“是的,上半部份木头的部份,也不是大块木头雕成,而是许多许多小木棍儿,小木片儿拼接而成,使用的工艺极为繁杂,简直让我们眼花缭乱。”
      李老拿出放大镜仔细观看:“透过窗户,还能看到里面有一尊雕像,这雕像的工艺也不得了啊,好细,连头发丝都做出来了。”
      “里面的桌椅板凳,全部都精雕细琢,上面的小小花纹,细致得让人叹为观止。”
      “你们看,这有个搞笑的东西。”李老笑了起来:“道观里的桌子上,居然还摆了一本微型书,封面上写着《汉语拼音》,哈哈哈哈,笑死我了。”
      他不说还没人注意到,有人忍不住问道:“这书不会还能翻页,里面每一页都还写着字吧?”
      众人可不敢去翻,这可是摆在展台上的展品,没有人会手贱到跑去把里面的东西动两下。但是,使用放大镜仔细看的话,就能到那微型书还真是有分页的,一页一页的纸叠成的一本书。
      “太厉害了!”李老叹道:“这作品很不错,不但工艺一流,而且大胆奔放,还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调皮捣蛋,这个作品的作者是谁?”
      他围着展台转了一圈,作者的介绍找到了:“李道玄,男,双庆市人,22岁,职业为自由设计师。”
      下面还有个联系电话,但并不是李道玄的电话号码,而是代理人蔡心紫的。
      李老赶紧拨通了电话号码:“喂,你好,请问你是新一代微雕大师李道玄的代理人蔡先生吗?我想问问,他那个道玄天尊洞,卖不卖。”
      蔡心紫:“咱们就参个展,并没有打算要卖。”
      “不卖?”李老顿时急了:“一千万!我出一千万。”
      蔡心紫的下巴都差点掉到了地上:“您……您……稍等等……我先消化一下……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李道玄正在消化葫芦鸡,这是著名的秦菜,他好不容易才在外卖平台上点到,抓着个鸡腿,蘸了辣椒面,啃得欢快。
      箱子里这两天挺热闹!
      空旷了许久的“高家商圈”,终于开始焕发出活力了。
      而激发这个活力的,毫无疑问是新来的三千清涧人。
      这三千人初来乍到,一穷二白,除了造反时背的一个小包裹,以及手上的一把用来做武器的锄头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
      李道玄虽然给他们安排了房子,但塑料房子里空空荡荡,什么也没有,他们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了。
      那些做着“日结”工作的清涧人,当天的工作完成之后,拿到了工钱,便赶紧用自己的工钱来置换日常具。
      去木匠那里换个木盆、木桶,去老人那里换个竹篓、竹篮,去高家村的官库换一匹棉布,去匠井里换把菜刀……
      他们这频繁的商品交换,马上就让一部份人脑子灵活的人嗅到了商机,既然你们需要这些,我又何必坐在家里等你来换呢?
      高家老村长第一个反应过来,带着自己编制的大量竹篓竹篮,来到了高家商圈的“菜市场”里面,占了一个小小的摊位,摆开一堆竹制品贩卖。
      他这一开头,许多短工村的老人也加入,甚至清涧县来的老人也加入,大家一起卖。
      于是别的匠人也搞明白了,纷纷进驻菜市场,占个地儿就开始摆摊。
      如此一来,高家村的商圈算是彻底活了,小人们忙完一天的工作,就会在黄昏时分,跑到高家商圈,逛逛市场,溜达一圈地摊,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需要的东西。
      一开始他们以物易物,但是很快就发现以物易物太麻烦了,还是要换成钱来交易才好,于是铜钱和碎银子也开始流通了起来……
      思路灵活的小人们开始考虑着盘下更大的店面,来做更大的生意。
      短工村里那个为张老五治过伤的大夫,很快就租下了商圈里的医馆,“高家医馆”应运而生。
      接着一位村民开起了“手撕面”的面馆。
      匠师高一一牵头,用匠井的“官方身份”,在商圈里开了一家“村营铁匠铺”,出售菜刀、镰刀、锄头等等。
      于是“村营”概念也很快兴起,纸匠们出来盘了个店卖纸,灯匠出来开了个店卖灯……
      在李道玄的指点下,村营店的收入进入村库,但会根据销售额给匠人们一定量的分成,使得匠人们的收入再度大增。
      女人们也想做生意,却扭扭捏捏的不好意思抛头露面,她们先花钱在村库购买棉花,织成棉布,将这些棉布集合在一起,交给圣女大人,以高一叶之名,开了一个“圣女棉布店”。
      小小高家村,红红又火火。
      李道玄正看得美滋滋,手机响了,刚点下接通,对面就响起了蔡心紫疯狂的吼声:“你的小道观,有个富老头出价一千万,我的天,卖不卖?究竟卖不卖?我他喵的要吓疯了。”
      李道玄:“我操,卖了!”
      第223章 灭霸之手
      崇祯元年,七月,京城。
      年轻的朱由检,正在翻阅着奏章。
      亲信的大太监曹化淳从旁边凑了过来,低声道:“启禀陛下,经过长达大半年的清洗,阉党已经一扫而空了。”
      曹化淳原本是司礼太监王安的人,陪伴五皇孙朱由检长大,极受朱由检的宠信,但后来因为魏忠贤专权,干掉了王安,曹化淳这个“王安的人”当然也受到了牵连,被一撸到底,发配到了南京。
      朱由检登上帝位之后,便将从小陪着自己长大的曹化淳召了回来。
      他与阉党也算有仇,现在向朱由检汇报阉党扫清的事情,连眉头都在向上扬,显得颇为开心。
      “很好,办得好,今后没有阉党专权,朕也终于可以一展拳脚了,看奏章看奏章!”
      朱由检的心情,就好似坐上了一台喷射机。
      没有了阉党,他连看奏章都有了干劲,想怎么下旨就怎么下旨,再也不会有个大太监来卡朕的旨意了,哈哈哈哈。
      手上随手一翻,正好翻到了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的奏章,定睛一看:“臣自凤汉兴安巡历延庆、平凉以抵西安,但见五月不雨,以至于秋,三伏亢旱,禾苗尽枯,赤野青草断烟,百姓流离,络绎载道。
      每一经过处所,灾民数百成群,拥道告赈。近且延安之宜、雒等处,西安之韩城等属,报有结连回罗,张旗鸣金,动以百计。白昼摽掠,弱血强食。盖饥迫无聊,铤而走险。与其忍饿待毙,不若抢掠苟活之为愈也。”